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8:19 点击次数:94
1948年11月,辽沈战役一打完,中国军事场上的风向就转了。同时呢,淮海战役也眼瞅着要收尾胜利了,这样一来,国共两党的关键对决,就算是真正进入白热化了。
在解放战争时期,北方战场上打了三场大战,平津战役是这三场里头最后开打的一场大战。
在这次战斗中,咱们解放军把“华北剿总”那五十多万大军给困在了平津一带,直接攻打天津,逼得国民党军没法再打了,最后咱们取得了平津战役的大胜。
那时候,带着国民党队伍的陈长捷赶紧跟傅作义讲了他们阵地失守的事儿。傅作义一听,直接跟陈长捷摊牌了。那么,傅作义具体咋说的呢?
【三个没想到】
1948年6月份,陈长捷被从兰州第八补给区司令的位置上调到了天津,当上了警备司令。他的新任务就是在接下来的三到四个月里,给天津的城防工事来个全面升级,还得在当地招募壮丁,拉起一支警备旅来。转眼间到了9月,济南那边就顶不住了,被攻占了。再到11月初,沈阳也沦陷了,这样一来,整个东北就都被共产党给拿下了。
眼下的情况,甭管是南方的解放军往北边推进,还是东北的解放军南下跟华北的解放军联手,都能把傅作义占的地盘儿包得严严实实,占尽上风。华北那边儿的情况已经挺悬了,可他们还是不死心,琢磨着再搏一回,结果却碰了个头破血流,遭了大殃。
11月6号,淮海大战打响了。蒋介石为了不让淮海战场变得像辽沈战役那么血腥,他决定放弃天津这个地方,然后把华北的防务交给了傅作义来管。
傅作义在这次战役里捞到了不少好处,趁机把自己的地盘扩大了,掌握了华北的一大堆权力。蒋介石为了拉拢他,点头让傅作义接受美国的援助,还说要一起搞个渤海舰队,帮塘沽保住海上通道。傅作义放出话来,说要独自扛起华北这片天,陈长捷见傅作义得了这么多实惠,心里头也是美滋滋的。
后来,陈长捷对傅作义提议说,现在最关键的是东北解放军要是进了关往南打,咱们一个不小心,就可能被困住,跟坛子里的王八一样,逃都逃不掉。
不过,我们琢磨着,东北的解放军在打完那场大战后,得让部队歇歇脚,好好琢磨琢磨辽沈战役的经验教训,估摸着半年内不太可能再有啥大动静了。
考虑到现在是严冬时节,路上艰难险阻多,不适合大军长途移动,要是真要打仗,也得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再进军关内,而且兵力也不会超过五十万。所以,傅作义思量再三,决定舍弃张家口,将主要力量调到天津,打算明年夏天跟解放军来一场大对决。
但出乎意料的是,解放军80万大军,没隔多久,仅仅不到半个月时间,就顶着刺骨的寒冷,一路势如破竹,迅速挺进了沈阳。
12月2号晚上,他们冷不丁地接到了傅作义将军的参谋长李世杰打来的电话。电话里,李世杰说,有一大批解放军队伍正往天津那边移动。
听到这个消息,他们完全摸不着头脑,陈长捷当下心里头慌得一批。为了解决这火烧眉毛的事儿,傅作义把天津周边的部队都调走了,现在手头就剩下一个残缺不全的师,还有硬拉街道上老百姓新凑的警备旅。可这些士兵,连枪都拿不稳,更别说打仗了。
碰到这种火烧眉毛的事儿,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,没办法,死马当作活马治吧。
原本,蒋介石和傅作义两人已经商量好,打算把平津的主力部队调到东边去。但没想到,东北的解放军行动迅速,简直让人措手不及,傅作义的军队连动都没来得及动一下。
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,解放军直接冲着张家口和新保安就过去了。毛主席心里明白,傅作义这家伙就认实力,有实力才能在蒋介石面前抬起头。所以,他琢磨着先把三十五军给围起来,但不急着打。这么一来,傅作义肯定会顾不上别的,把主力丢在一边,急着把其他部队都调过来救三十五军。
最终,那些赶来增援的部队全都被解放军给团团围住,傅作义眨眼间就丢了十万大军。没了可以调动的兵力,天津和塘沽也跟着没了掩护,解放军索性直接把它们也给围了起来。
陈长捷当上天津警备司令后,他的一个重要活儿就是把天津的城防设施改造成堡垒式的铜墙铁壁。一到任,他就忙活着建了一堆隐蔽的小碉堡、防御工事,还有外面围着的大深沟和铁丝网,这些加一块儿,就成了个三层防线、堡垒密布的阵地。
那段时间,蒋介石亲自跑了两趟天津,去查看那儿的城墙防守情况。说到天津的城墙防御,陈长捷那是相当自信,他觉得解放军要想打下那长达90华里的、设有三层碉堡防线的阵地,简直是难上加难。
没想到12月20号那天,解放军一夜之间就拿下了河北区保安团驻守的“灰堆”地方。到了河东区,他们又用了一个晚上,攻下了最结实的东局子兵营,打垮了一个大团,只有一个快断气的营长侥幸逃了回来。
解放军行动如风,让国民党军吓得魂飞魄散。仅仅过了十来天,解放军就把天津外围的敌军清理得一干二净。陈长捷被解放军的“三个意外”给搞懵了,等他回过神来,才发现大局已定,他们现在只能乖乖等着解放军的大举进攻。
【傅作义口吐真言】
1月11号那天,陈长捷收到了解放军那边传来的最后通牒,意思是让和平放下武器。陈长捷跟大伙一合计,国民党那些将领呢,虽然表示愿意跟解放军谈谈,但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“咱把武器放了吧”。
随后,陈长捷赶紧跟傅作义说了情况,傅作义很快回了电报,意思还是死守,总会有办法的。
12月2号那天,东北的解放军一路逼近了平津地区。傅作义一看形势不妙,赶紧把平、津、沽这三个地方给分开了,分别设了北平、天津、塘沽三个防守区,让它们各自守着。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,连忙吩咐陈长捷得听他的,得守住出海口。为啥呢?就是为了万一打了败仗,能有个退路,好保住剩下的力量。
不过那时候,解放军已经把天津和塘沽之间的路给堵死了。好在天津的机场还在他们手里,所以他们就在城口另外弄了个小飞机场。陈长捷要是想甩锅走人,去塘沽的话,完全可以通过那儿赶紧撤走。
那天晚上,陈长捷去找傅作义请示,结果傅作义却说,这事儿他还得琢磨琢磨。并且明确表示,先别着急按照蒋介石的意思去办。
陈长捷心里头就琢磨着怎么对得起傅作义,所以,为了不让北平落单,也免得队伍在跑路时被一锅端,他拿定主意死守天津,跟大伙儿一块儿扛到底。
之后,天津被敌军团团围住,陈长捷心里那点盼头算是彻底没了。剩下的路,也就只剩下通过政治谈判来缴械投降了。他一直眼巴巴地盼着傅作义能赶紧想个法子,把他救出去,好跟共产党那边聊聊。但没想到,傅作义跟邓宝珊一碰头,给出的指示还是死守不放。
陈长捷心里琢磨着,傅作义那边应该已经妥当安排了,可左等右等,就是一直没收到他的回音。
1月11号那天,解放军下了最后通知。到了14号,天津城的主要防线被攻破了,他们手头已经没有能派出去的部队了,所以只能把大家聚起来商量对策。会上,大家都觉得再打下去也没戏了,于是决定各条前线的战士都放下枪,选择投降。
15号一早,天刚蒙蒙亮,大概7点钟那会儿,傅作义在收音机里突然听到了解放军已经打进天津的消息。他二话不说,赶紧给陈长捷发了电报。从天津被围那会儿起,这次跟陈长捷的联系,算是头一回,也是最后一回了。
陈长捷把城里的事儿和会议结果给傅作义讲了一遍后,傅作义这才松口说:“要不咱试试和平解决吧!”话音未落,就见一个解放军的副营长带着几个战士已经悄悄站在了陈长捷背后。结果,陈长捷就这么被俘虏了。
后来很长一段时间,陈长捷心里都过不去这个坎儿,老觉得自己点儿背。他琢磨着,要是早点赶到塘沽,自个儿挑头宣布起义,或许一切都会不同。可过了好几年,他才慢慢琢磨透了,蒋军输是早晚的事儿,他自己的命数也是这样。不管是溜之大吉、被人逮住,还是站出来起义,到头来,他还是没能逃掉失败的命运。
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困在塘沽后,发现形势不妙,慌忙撤离。到了12月17日那天,解放军顺利拿下了塘沽,敌人重兵把守的城市就只剩下北平这一处了。
到现在这地步,北平已经被团团围住,没了出路,解放军也给傅作义下了最后通知,摆明了两个路子:要么就缴枪投降,要么就谈和平改编的事儿。
最后,傅作义将军决定让所有军队离开北平进行整编。北平原来的8个军,总共25个师的守备部队,全都按照解放军的要求进行了改编。
1949年1月31号那天,人民解放军走进了北平城,北平这座城市就算是正式解放了。
平津战役一共打了64天,最后解放军大获全胜,整个华北地区都解放了。这场仗打下来,共产党不仅缴获了大量物资,还成功改编了国民党军队,更重要的是赢得了老百姓的心。这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